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惠崇春 江晚景其一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是北宋 文学家苏轼提诗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诗, 该诗描绘了春江边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春江水暖鸭子最先感知。
地上蒌蒿满是, 芦苇抽芽尚短,
正是河豚欲逆江而上,从海回游到江河里来的时候。
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 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 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 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 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苏轼在诗中巧妙地将惠崇的画意与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 使得诗歌与画面相得益彰,共同展现了早春时节的江南景色。
赏析
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苏轼对景物特征的准确把握和生动描绘。 例如, “竹外桃花三两枝”一句,通过稀疏的竹林和少量开放的桃花, 表现了早春时节的清雅和生机。 而“春江水暖鸭先知”则通过对鸭子率先感知春水回暖的行为, 侧面反映出春天的到来。 此外, “蒌蒿满地芦芽短”一句,通过描写满地的蒌蒿和新生的芦芽, 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繁盛和生命的活力。 最后, “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句,则通过预示着春天即将过去的现象, 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韵味。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 意境深远, 富有生活情趣和哲理内涵。
结论
综上所述,《惠崇春江晚景其一》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歌,更是苏轼对自然观察和内 心感受的深刻表达。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独特的艺术才华。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楠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