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夜郎赠辛判官
流夜郎 赠辛判官
原文
《流夜郎赠辛判 官》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以下是该诗的原文:
昔在长安醉花柳, 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 风流肯落他人后?
夫子红颜我少年, 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 歌舞淹留玳瑁筵。
与君自谓长如此, 宁知草动风尘起。
函谷忽惊胡马来, 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 何日金鸡放赦回?
翻译
该诗的翻译如下:
想当年,我在长安醉眠花柳丛中,
与王公贵胄们同杯痛饮。
豪士面前, 我气概凛然,
何时我曾落后于他人?
那时夫子正值青春年少,
我也还是翩翩少年之时,
在章华台策马奔腾, 挥舞着金鞭。
我在麒麟殿上献上我的文章,
在玳瑁筵上欣赏着歌舞,
原以为这样的生活会永远继续,
谁知风云突变, 安史之乱爆发了。
函谷关被胡人骑兵攻破,
许多人才如桃李般得到重用。
如今我却远谪至夜郎,
愁肠百转, 不知何时方能赦免归来。
赏析
《流夜郎赠辛判官》是李白在被流放夜郎期间所作的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春风得意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遭遇的哀怨之情。 诗中的前八句描绘了诗人当年在长安的生活景象, 展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和风流倜傥。 然而,好景不长, 安史之乱的爆发打破了诗人的美梦, 他被流放到遥远的夜郎。在诗的最后两句, 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 希望能有一天得到赦免, 重返家园。 这首诗通过对今昔生活的对比, 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 乾元元年(758年), 当时李白因为参与永王李璘幕府事而获罪,被流放到夜郎。 辛判官可能是与李白一同被流放的人,在与李白对饮时, 反复安慰诗人, 于是李白慷慨高歌, 尽情向他倾诉了自己的郁悒之情。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失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未来的希望。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并且都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和超脱世俗的情怀, 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上信息均基于网络搜索结果, 可能存在一定的信息误差,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熙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