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张孝祥
发布者:王原远•
2024-06-28 17:20
摘要张孝祥《六州歌头》赏析张孝祥的《六州歌头》是南宋初期的一首爱国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该词作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一月,当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下,宋金两军在长江流域对峙。张孝祥作为建康留守,参与了这场军
张孝祥 《六州歌头》赏析
张孝祥的《六州歌头》 是南宋初期的一首爱国词,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该词作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一月, 当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下, 宋金两军在长江流域对峙。张孝祥作为建康留守, 参与了这场军事行动, 并在宴客席上赋此词。 词中通过描绘江淮区域宋金对峙的态势, 反映了当时的战争状况和国家面临的危机。
上阕赏析
上阕主要描写江淮区域宋金对峙的态势,揭示出词人的壮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词人通过“长淮”二字, 指出当时的国境线, 含有感慨之意。昔日曾是动脉的淮河,如今变成边境,更增战后的荒凉景象。 此外, 词人还描写了隔岸金兵的活动,以及金人南下之心未死的情境, 表现了国势的危机。
下阕赏析
下阕则抒写复国的壮志难酬和朝延当政者苟安于和议现状的悲愤。 换头一段, 词人倾诉自己空有杀敌的武器, 只落得尘封虫蛀而无用武之地。 词人悲愤地指出,汴京渺远,何时光复!这一情感的强烈表达, 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和对于当政者的不满。
作品特点
《六州歌头》在章法上颇费心思, 上阕分为三个小段, 波澜迭起。同时, 该作品篇幅长, 格局阔大,被誉为词史。它不仅表达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抱负, 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心声。
总结
总的来说, 《六州歌头》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作品, 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于侵略者的强烈愤慨。 尽管这首词作于宋金对峙时期,但其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对于任何时代的爱国人士都是具有共鸣的。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原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