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别儿童入京
南陵别 儿童入京
《南陵别儿童入京》是唐代伟大 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在接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后, 离开家乡与家人分别时的激动心情和对未来政治生涯的期待。 以下是该诗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原文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
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
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
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
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翻译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白酒刚刚酿好时我从山中归来 ,
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呼唤童仆为我炖黄鸡斟上白酒,
孩子们嬉笑着牵扯我的布衣。
一面高歌, 一面痛饮, 欲以酣醉表达快慰之情;醉而起舞, 闪闪的剑光可与落日争辉。
苦于未在更早的时间游说万乘之君, 只能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有很多像会稽愚妇轻买臣一样轻视我, 但是尽管轻视我, 我今天也辞家西去长安。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 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赏析
《南陵别儿童入京》是一首歌行体作品。 此诗用直陈其事的赋体, 又兼采比兴, 夹叙夹议,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在豪放跌宕的笔调中, 洋溢着诗人积极奔放的生活热情和慷慨激越的进取精神, 将诗人求用心切、受宠忘形的神态跃然纸上。 全诗充分表达了诗人欲再展抱负的极其喜悦的心情和豪迈自得的心境, 其行文跌宕多姿, 感情真挚且鲜明, 极富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在接到入京诏书后的喜悦心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的“白酒新熟山中归, 黄鸡啄黍秋正肥”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 体现了诗人归家的喜悦。“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场景, 而“高歌取醉欲自慰, 起舞落日争光辉”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激动的心情。 最后,“游说万乘苦不早, 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 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则展现了诗人辞家入京的决心和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作者介绍
李白 (701年—762年),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 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 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 爱饮酒作诗, 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 有《李太白集》传世, 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结语
《南陵别儿童入京》不仅是李白个人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也是他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高峰。 这首诗以其豪放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展示了李白作为“诗仙”的风采和魅力。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同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