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知识 > 招生知识

南园十三首其一

摘要南园十三首其一《南园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组诗歌,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南园(位于福昌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三乡)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对春暮花落的感慨。原文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翻译

南园十三 首其一

《南园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 的一组诗歌,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南园(位于福昌昌谷, 今河南省宜阳县三乡)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对春暮花落的感慨。

原文

花枝草蔓眼中开, 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 嫁与春风不用媒。

翻译

眼前只见南园里的花草繁茂可爱, 花朵颜色白少红多, 色泽鲜嫩恰如美女的香腮。 可惜到了黄昏, 娇艳芳香的花儿凋零, 随着春风飞落, 像草草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用。

赏析

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 诗。 前两句写花开。 春回大地, 南园百花竞放, 艳丽多姿。“花枝草蔓眼中开”, 这句说眼见南园花草繁茂可爱。“开”主要是对“花枝”而言的, 而诗中“草蔓”二字告诉读者, 随着春深, 绿草绿叶渐渐多了。 万紫千红, 逐渐会被“绿肥红瘦”的景象代替。“小白长红越女腮”这句用了一个比喻形容花朵的娇艳。“小白长红”就是白 少红多的意思, 也就是偏于红的粉红色, 与“越女腮”连文, 即以美人粉红的脸蛋来比喻花瓣色泽的鲜嫩。“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 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 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 从而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 日中花开, 眼前一片姹紫嫣红, 真是美不胜收。“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 是惜花、惜春, 也是自伤自悼。 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 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 却不为当局所重用, 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 '落花不再春’, 待到花残人老, 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 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已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 委身于春风, 不须媒人作合, 没有任何阻拦, 好像两厢情愿。 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 越发显得悲苦酸辛。

创作背景

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 ,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 创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至十一年(816年)之间。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 字长吉, 汉族, 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 家居福昌昌谷, 后世称李昌谷, 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 有“诗鬼”之称, 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 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 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 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 元和十一年(816年), 强撑病躯, 回到昌谷故居, 整理所存诗作, 不久病卒, 时年二十七岁(一说二十四岁)。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悦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