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罗敷陌上桑词
《陌上桑》 是一首经典的乐府诗, 描绘了秦罗敷的美丽形象和她面对太守调戏时的智慧与坚贞。 以下是《陌上桑》的全文:
日出东南隅, 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 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 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 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 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 罗敷自有夫! ”
东方千余骑, 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 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 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 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 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 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 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 皆言夫婿殊。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 展现了罗敷的美貌和智慧。 诗中不仅描绘了罗敷的外貌, 还通过她与太守的对话, 展示了她的机智和坚贞。 罗敷面对太守的调戏, 巧妙地拒绝了他,并且夸赞了自己的丈夫, 使得太守无地自容。
《陌上桑》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 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贵族官僚的荒淫无度和普通百姓的智慧与坚韧。 通过罗敷的形象, 诗人表达了对美好品德的赞美和对不公行为的批判。
这首诗的语言生动, 情节逼真, 充满了民间风情。 它通过对罗敷的赞美, 传递了对美丽、智慧和坚贞的向往。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陌上桑》都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