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清明 日宴梅道士房》概述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孟浩然在清明时节被梅道士邀请至其山房宴饮的情景, 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教神仙世界的憧憬。
诗歌原文
以下是《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的全文: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代: 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 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 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 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 何惜醉流霞!
诗歌赏析
孟浩然在这首诗中以隐士的身份赴梅道士山房宴饮, 通过描绘道士山房中的景物, 如金灶、仙桃、驻颜等术语和青鸟、赤松子等典故, 赋予游仙韵味, 流露了向道之意。 全诗巧妙运用了与道士有关的术语及典故, 涉笔成趣, 幽默明快, 自然天成。
诗歌创作背景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他的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 正复出人意料,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孟浩然生于盛唐,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 尚能自重, 不媚俗世, 修道归隐终身。
诗人情感表达
在《清明日宴梅道士房》中, 孟浩然表达了自己对春天即将结束的哀愁以及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 同时, 他也透露出对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理念的向往。 诗中的“童颜若可驻, 何惜醉流霞!”两句, 表现了诗人如果能够保持青春容颜, 便不惜一醉的豪情。
诗歌的艺术特点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在艺术表现上, 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 通过对梅道士山房景物的描绘, 展现了诗人对道教神仙世界的向往。 诗中的“忽逢青鸟使, 邀入赤松家”两句, 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被邀请进入仙境般的场景, 充满了神秘色彩。
综上所述,《清明日宴梅道士房》不仅展示了孟浩然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 道教文化的兴趣, 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以其清雅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阳”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