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孟郊拼音版
劝学孟 郊拼音版
以下是《劝学》这首诗的拼音版 , 以及该诗的翻译和赏析。
拼音版
《劝学》的拼音版由唐代诗人孟郊创作, 全文如下:
jī shí nǎi yǒu huǒ, bù jī yuán wú yān。
rén xué shǐ zhī dào, bù xué fēi zì rán。
wàn shì xū jǐ yùn, tā dé fēi wǒ xián。
qīng chūn xū zǎo wéi, qǐ néng cháng shào nián。
翻译
《劝学》的翻译版如下:
只有击打石头, 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 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 只有通过学习, 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 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 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 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赏析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 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 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 旁征博引, 娓娓说理, 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 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 驾驭不好, 是很容易正襟危坐, 流于枯燥和单调的。 但这篇文章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 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原因何在? 最重要的是在于, 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 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 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
如文章开首, 连用“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冰, 水为之, 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五个比喻, 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堪称雄辩奇才, 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 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 值得指出的是, 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 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 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 进而连类比物, 启迪思考, 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
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 阐述观点, 论证道理, 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 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 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 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 总之, 铺锦列绣, 无所不用。 所以文中用喻虽多, 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 相反, 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 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 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生气勃勃。
《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 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排比:“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冰, 水为之, 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
以上内容为您提供了《劝学》这首诗的拼音版 以及翻译和赏析。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原”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