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知识 > 招生知识

如梦令宋李清照

摘要如梦令宋李清照《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也被称为《忆仙姿》,后来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所以改名为《如梦令》。这首词被认为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作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 清照创作的一首词, 也被称为《忆仙姿》, 后来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 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所以改名为《如梦令》。 这首词被认为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 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作品原文

《如梦令》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作品注释

  • 常记: 经常记得。
  • 溪亭: 溪边的亭子。
  • 日暮: 黄昏时分。
  • 沉醉: 大醉。
  • 不知归路: 不知道回家的路。
  • 兴尽: 高兴的事情做完。
  • 晚回舟: 傍晚回来时乘坐的小船。
  • 误入藕花深处: 不小心进入荷花盛开的地方。
  • 争渡, 争渡: 怎样才能划出去呀, 怎样才能离开这里。
  • 惊起一滩鸥鹭: 使得水边的鸥鹭都惊飞起来了。

作品赏析

《如梦令》以其清新的意境 、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 展现了李清照早年的青春活力和快乐心情。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自身感受的抒发, 李清照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使人仿佛置身于词人的世界中, 感受到了那份清新与宁静。

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描绘了词人在溪边亭子中度过了一天愉快的时光, 直到傍晚时分, 仍然不愿离去, 甚至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种情景让人联想到年轻的李清照在无忧无虑的岁月中, 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和自由。

接下来的“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则是对词人回家途中一个小插曲的描述。 在回家的路上, 她意外地发现自己竟然驶入了荷花丛中, 这不仅展现出了词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和观察力, 也反映了她内心的惊喜和兴奋。

最后两句,“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通过重复使用“争渡”这个词, 生动地描绘了词人急于寻找出路时的焦急心态。 而惊起的鸥鹭,则是以动衬静, 更加突出了周围的寂静和词人的孤单。 这一幕既是对整个游玩过程的一个圆满收尾, 也是对词人心情变化的一个生动体现。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 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 号易安居士, 汉族, 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 婉约词派代表,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 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自辟途径, 语言清丽。

综上所述,《如梦令》是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 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情的描绘, 李清照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世界, 展现了她的才华和情感深度。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