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知识 > 招生知识

塞下曲六首其三

摘要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三)》概述《塞下曲六首(其三)》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组边塞诗。这组诗共有六首,每首诗都借用了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通过描绘边塞生活和战斗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边防的关心以及对士兵们的赞美和同情。《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塞下曲六首(其三)》概述

《塞下曲六首 (其三)》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组边塞诗。 这组诗共有六首, 每首诗都借用了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 通过描绘边塞生活和战斗情景,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边防的关心以及对士兵们的赞美和同情。 《塞下曲六首(其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成为了盛唐边塞诗中的佳作之一。

诗歌原文

《塞下曲六首(其三)》的原文如下:

骏马似风飙, 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 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 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 独有霍嫖姚。

诗歌赏析

首句描绘出师的雄壮

首句“骏 马似风飙, 鸣鞭出渭桥”展现了军队出发时的雄壮气势。 在唐代前期, 胡马南侵是常有的事件, 因此, 健儿们杀敌心切, 斗志昂扬, 策马疾行。“出渭桥”和“辞汉月”分别指出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路线, 气势雄浑, 大有高唱入云之势。

中间四句描绘战斗的英勇

“弯弓辞汉月, 插羽破天骄”描述了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的过程。 这里的“天骄”是指匈奴, 李白用这个词来形容敌人。 从“弯弓”到“插羽”的瞬间完成了一个大转折, 显示了战斗的迅速和军队的勇猛。 接着,“阵解星芒尽, 营空海雾消”描写了战斗结束后战场的景象, 暗示了战争的结束。

尾句表达功业不朽的理念

最后两句“功成画麟阁, 独有霍嫖姚”表达了功业不朽的理念。 在这里,“麟阁”即麒麟阁, 是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 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 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 李白用“独有霍嫖姚”一句, 暗示了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 但士兵们仍然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 月28日—762),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朝诗人, 有“诗仙”之称, 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的诗歌想象奇特, 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 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结论

综上所述,《塞下曲六首(其三)》不仅展示了盛唐 时期军队的雄壮与英勇, 还表达了诗人对于功业与牺牲的理解和尊重。 作为一首反映边塞生活的诗歌, 它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士兵的生活状态和战斗情景,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