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卢纶古诗
卢纶《 塞下曲》概述
卢纶的《塞下曲》是一组描绘 边塞生活的诗歌, 共有六首, 每首诗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其中, 第三首《月黑雁飞高》是描写守关将士夜追逃兵的诗, 也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首。 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 展现了唐代边疆战士的生活和战斗精神。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诗意 解析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首二句“月黑雁飞高”,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及背景, 雪夜月黑, 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 寥寥五字, 既交待了时间, 又烘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 直接逼出下句“单于夜遁逃”来。 单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 这里借指敌军统帅。 敌军在夜间行动, 应当有各种可能。 然而诗人但谓“单于夜遁逃”。 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 而是借夜色的掩护仓惶逃遁, 由此也可见唐朝军队的英勇威武。 诗并没有描写白天的战斗场面, 而是直接写在月黑雁高飞夜里, 敌酋遁去, 我军纵兵追擒, 这是自然的发展。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敌人逃走了,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欲将轻骑逐”, 是追兵将发而未发。 不用大军而仅派“轻骑”, 绝不仅仅因为快捷, 同时也还显示厂一种高度的自信。 仿佛敌人已是瓮中之鳖, 只须少量“轻骑”追剿, 便可手到擒来。 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 虽然站立不过片刻, 而大雪竟落满弓刀。 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洁白的雪地上, 一支轻骑兵正在集结, 雪花顷刻便落满了他们全身, 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象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 虽然尚未出发, 却早就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卢纶的生平经历
卢纶(748年—800年), 字允言, 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 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同时也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卢纶早年曾多次应举不第, 后来在元载、王缙等人的举荐下才获得了官职。 他的边塞生活经历使他创作了许多描写边塞风情和军旅生活的诗歌, 如《塞下曲》组诗。
总结
卢纶的《塞下曲》组诗是唐代文学中的一 颗璀璨明珠,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世广泛的赞誉。 特别是《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更是以其豪迈的情怀和生动的画面成为了传颂千古的名篇。 通过这首诗, 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边疆战士们的英勇与坚韧, 以及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奉献。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俊”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