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初中起点3加2学校好
山东新高考“3 3”赋分制模式已经2年了,有人分析这两年的夏季高考一分一段表后发现,高分段考生几乎都是选的理化生,比如2021年高考,全省前1040名即657分以上考生中,选考物理、化学、生物的考生数量分别是979人.969人.928人,而选考政治的仅有61人,选考历史的是79人,选考地理的是104人。再看全省前10031名即615分以上考生,选考物理化学生物的考生数量分别是8479.8346.8011人,而选考政史地的考生数量分别是1457.1688.2112人。去年的情况与今年类似,差别不大就不一一列举了。这样的数据似乎告诉大家一个结论:选了政史地不利于成绩提高,更考不上名校,换句话说,要想考名牌大学必须选择理化生。还有的人说,不选物理,即便分数再高也没有好大学上,更没有好专业可选。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真的应该鼓励大家都选物理吗?在做出选科决定之前,有这么几个问题大家有必要弄清楚,搞明白。
为什么学霸们都不选政史地?
真正的学霸选啥都会学的很好、选啥成绩都不差,之所以不选政史地不是因为选了政史地不利于赋分提高,而是因为选了政史地对填报志愿选专业不占优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选了政史地的之所以没有高分,不是因为政史地的赋分低拉低了总成绩,而是因为语数外成绩不够好导致的。
不选物理没学可上?没有专业可选?
以今年的投档数据来看,普通类常规批录取投档时选科物理的确实更有优势,但也就是大概10分左右的优势。以青岛大学为例,今年不限选科的朝鲜语专业最低投档线是556分全省53564名,而物理化学选一门即可的纺织类专业最低投档线是547分全省64908名,纺织类也是今年青岛大学普通类专业投档位次最低的。其他学校差距大概也是在10分左右。从可选专业的数量来说,仅不限选科的专业占比就达到44%以上,更何况对许多女生来说很多理工类专业并不适合。
中游以及中游偏下的考生选择什么组合更利于赋分成绩提高?
毫无疑问就是纯文或偏文组合(最少两门文科科目)。你要知道,大部分地市或中学的学霸们几乎都选了理化生,这意味着什么?对成绩不是太突出的学生来说,选择理化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炮灰”。包括那些退而求其次选了两理一文的中等生们。班级之间如果横向比较一下,估计大部分学校那些物理化学地理、物理化学政治、化学生物政治等组合都不如政治历史地理组合成绩好。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每年都有大量艺术生选择了政治历史地理组合,2021年是10.4万人。尖子生选的少、艺术生选的多,相对来说竞争小很多,更有利赋分后取得理想的成绩。对中游或中游偏下的考生来说,选择政史地这样的组合总成绩至少可以高20分以上。
观点与建议
1.如果你的孩子是学霸,如各区县最好的高中排前200名或者市里最好的高中排前500名,选啥都行,推荐至少选上物理,将来填志愿选专业有优势。2.如果你的孩子是中游或中游偏下,建议选择纯文组合或一理两文组合比如物理政治历史,千万不要觉得理科不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两理一文的组合。3.中游或中游偏下的女生,强烈建议还是选择政史地组合。4.选上政治有备无患,将来可能大有好处。考军校警校有优势,将来考公考研也有利。
选科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考生的选科对高考成绩、专业报考甚至未来职业都有影响,选科时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科基础及提升空间
基础好,相当于一个好的起点。学习亦是如此,因此要去寻找自己的优势学科,对于学习基础的判断应该结合分数、排名来综合判断。学科基础代表的是现实状况,提升空间则代表未来可能,它是选科后到高考前,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或许基础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后超过其他人。
2、个人学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六门学科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去找到学科背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绝不是一件难事。兴趣倾向的评定一定不能太过主观,建议学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测评综合评判。
3、生涯规划
我们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往前可追溯至上哪所大学?学习什么专业?这些都可以先落脚于选科组合。建议在设定职业目标之前,学生应该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接触不同的职业,通过多种途径对职业情况进行了解,有机会进行职业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职业。
4、高校专业招生要求
新高考选科下高校专业有不同的选科要求,一般分为不限科目、必选1门/2门、2门任选一门几种要求。高校专业录取直接与选考科目挂钩,因此高校招生专业要求在考生选择科目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5、学科学习难度差异
在满足其他主要因素的同时,可以适当考虑学科学习难易搭配。六门科目中物理、化学是普遍认为学习难度较大的科目,如果同时选考则建议搭配一个学习相对容易的科目,不要人为的给自己增加难度。当然各学科的学习难度也是因人而异的。
6、中学客观情况
由于师资力量、历史传统等因素,学校都有自己优势和劣势科目。学生在各科成绩差不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学校的优势科目。
7、其他因素
现阶段,家长及考生在选科时存在“钻空子”心理,一方面希望考生的努力能够获得相应的收获,另一方面希望侥幸能选到赋分有利的科目。这依赖于考生当年选科数据情况,一般很难预测。
选科的误区及准则
1、不要只看哪科分高,有些科目难点出现在选科后
一些学生在选科时,会根据自己初中时学习各学科的印象来判断是否适合某个学科的学习,这样选择容易忽视初高中学科知识的区别。
2、不建议选文理矛盾学科,不因暂时成绩回避难点
在3 3的20种组合中,有极少数学生选择史化生这样的组合。对于这种“文理兼顾”的组合,要慎重选择,“不推荐这样思维方式相互矛盾的学科组合,‘3 3’的选择方式,实际上也是区分文理的”。
3、不要三心二意选择,确定后尽量不更改学科
还有学生选科时,根据其他同学或者自己对任课教师的评判进行选择,这种情况也应该尽量避免。选科还是要看学科兴趣和客观情况,要最大限度排除人为因素。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阳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