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初中3 2学校林业
不要回头看,因为逝去的风景已不再属于你。——2017年山东省高考乌龙作文题目
6月6日,2017年高考的前夜,山东农业大学东校区南院北门驾鹤西游……(方向感不好敬请绕行)
时光指针倒拨65年,这里可是高考生梦寐以求的一座大门。万千学子走过这座大门,进入山东省林业学校;后来,又走出这座大门,走向了全国各地。

老林校北门拆除现场。
(老林校北门拆除现场。)
作为非泰城土著居民,对泰安许多优秀老建筑都不甚熟悉,自然感情也淡薄。曾在老林校附近住过一年,每日经过却从未进过,只看见里面郁郁葱葱,尤其是春末夏初,那种油亮的绿看一眼都觉得呼吸通畅。后来,搬离老林校附近。有一日偶然经过,校园已被蓝色铁皮包围了,据说有一座美丽的公园(岱北文化公园)正在生长。
一天,一位很敬重的忘年老友说,你该去老林校看看,那里几乎养着全泰安最丰富的植物种类,而且有着浓浓的前苏联味儿……
进入老林校,最先看到的是院子西南的水塔。“这是泰安第一座水塔,曾经是泰安最高的建筑物,几十年前人们来到泰安,从火车站出来向北望,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它。”马存生今年快80岁了,是原山东省林校的第一批学生,“十八九岁开始在这里读书,毕业后留学校当老师,一直住在学校家属楼,一辈子的记忆都在这个学校了。”高高的水塔全部用青黑色砖块垒砌,有五六层楼的高度,始建于1952年,虽然已经建成65年了,却没有任何破损。

拆除前老水塔
在水塔东侧,有一座三层砖结构苏联式建筑,从外墙看起来,青黑色的砖石依旧坚固,透着岁月的沧桑感,只不过内墙粉刷的墙皮有些剥落,现名山东农业大学东校区南院5号楼——这曾经是马存生和同学们的宿舍。“在水塔北侧,还有另外两栋苏联式建筑,是曾经的教学楼和办公楼,现在已经被拆除了”,马存生指着一片废墟说道。
“这些算不上文物,可也已经是60多年的老建筑了,上面写的都是历史,能不能留下点念想?”许福墉今年90多岁,他和爱人是原山东林校的第一批老师,他们的学生已经遍布全国,他一直强调,“这里是中国近代林业发源地之一”。资料显示,“山东省林业学校创建于1952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五所中等林业学校之一,校址位于泰安县北关玉皇阁”,也就是今天泰安市岱宗大街170号。这里走出去了共和国一批又一批的林学专家……

(老林校院中的一座苏联式建筑。)
这里,是一片底蕴深厚的土地,根据记载,“在山东泰安县北,汉宣帝时凤凰集泰山,故名凤凰台。”根据规划,老林校的位置将建设成岱北文化公园凤凰台游园。“即使建成公园,水塔可以改建成观光台嘛,5号楼也可以改建成博物馆,这么好的建筑,说拆就拆,太可惜了……”马存生希望在不改变现有规划基础上,适当保留一些当年的老建筑,物尽其用。
“泰安优秀的近现代建筑已经屈指可数了,一旦拆掉就是不可再生的,拆掉一砖一瓦都是不可恢复的。”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刘晶介绍,近现代建筑被破坏殆尽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这些建筑可能当时不能创造价值,但是它的隐形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一个城市给人印象深刻不是因为他高大的建筑,而是因为进入这个城市能读到一段历史,看到几千年、几百年的东西,有一种历史和文化上的冲击,对历史有一种敬畏。
对于林校老者保留苏联建筑建设博物馆的想法,泰山区文物局有工作人员曾表示,这个想法并不太可行,苏联建筑普遍格局简单,而博物馆在安保、防潮等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这座老建筑可能无法满足这些要求。
水塔能否改造成观光塔呢?谁说老树就不能发新芽?世界各地关于废弃水塔的改造尝试并不少。荷兰、德国、英国都有成功案例,或改造为公寓,或改造为瞭望台,或改造为餐厅,国内也有类似尝试和研究,万科曾尝试将废弃水塔改造为博物馆或小型剧院。

(国内专家关于废弃水塔保护与利用的研究)

(德国勃兰登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公园中一处废弃水塔改造的住宅和观光楼)


(万科设计团队改造废弃水塔为博物馆或小型剧院的创意)
看完岱北文化公园的规划,大多泰城市民真心为泰安的发展感到骄傲。但,或许,岱北文化公园也应该有一座具有承接古今的、近现代建筑改造的或瞭望塔或博物馆或小型剧院……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啊!
“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要比古建筑保护要简单得多”,刘晶以山农大东校区的水塔和苏联建筑为例,“只需要在原规划中保留出水塔和老建筑,然后在旁边做一个标牌,表明这座建筑的来历,我们为什么要保存,只是这一个小标牌,能让本地市民、外地游客看到泰安市对于历史、对于文化的一个严谨、尊重的态度。”
一座偌大的城市,有的建筑入场,有的建筑离场,城市就在这一来一往中向前发展……谁该离开,谁该留下,尤其是谁应该以何种面目留下,永远是一道值得思考的题目!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原”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