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先填志愿还是先出分数线(大学先出分数线还是先报志愿)
谢二先生当年,是妥妥的学渣一枚。
高考成绩出来,比预估成绩低四五十分。
不过我也没有多么难过:很明显,这不是因为考试发挥失常,而是我高估了自己。
别人高估我,是他们不了解我。我高估自己,是自欺欺人。
收获与付出是成正比的。我不如别人努力,自然就考不出别人那样优秀的成绩。
我从不认为人与人之间能有多大的天赋差异。天赋这个东西确实存在,但是智商正常的人,拼得最根本的还是努力程度。
拼爹没有意思,努力还是要拼的。
我们的高考我们当时高考,是先填报志愿,高考成绩和录取分数线后出。
各个录取批次都报了哪些学校、哪些志愿,二十多年过去,我都忘得差不多了。
事实上,高考过后两三年,这些事我已经基本上记不清了。
我记得很清楚的,是最后读了经济管理专业。
填报这个志愿,不是因为我有多喜欢,而是在这个录取批次没有多少专业可选。
我们读书的那个年代,像我这样的学渣,选择范围是很小的。
直白地说就是,有书读就行了——至于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以及将来从事什么职业等等,都不重要。
首要的任务就是有书读,然后再考虑后续的事。
因为我们是先填报志愿的,再加上当年录取率低,所以在填报学校、专业上,不像现在的孩子那么纠结——能考上就不错了,管他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呢?!
我的专业经济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有基础会计、管理学、市场营销等,这些课我学得都一般,令人意外的是高等数学我学得挺好。
要知道,数学在我读高中时是短板啊!
不论是微积分还是线性代数,每次考试我的成绩都挺好的。学过高等数学再去看高中的数学,再去解答高中的数学题目,真的很简单。
不过我现在已经把高等数学忘得精光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用不到。
知识就是这样,常用常新,长时间不用就渐渐荒废了。
当年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人找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企业就喜欢招类似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工作经验上没有什么要求。
我后来进了一家民营企业,干了十来年,也没干出什么名堂来。
不过我还是没有多么难过:我本来就胸无大志,不拖社会后腿就满足了。
如前所说,我们那个年代选择面窄,学校、专业都是这样的。我们的职业规划也不明晰,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你们的选择更多。但有时候,选择多也有负面作用,会让你们挑花了眼。
我以为,选择多更要坚定自己的想法。现实生活中,选择少的人往往比选择多的人生活更稳定、更幸福。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选择少的人别无选择。既然没有选择,就会沿着现有的路一直走下去,所有的努力都会开花结果。而选择多的人,会顾此失彼,虽然很努力很多却是无用功,最后碌碌无为。
不要在无谓的事上浪费精力,不要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浪费时间。
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有意义的事上和对的人身上。
这样,你在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才能真的无怨无悔。
填报志愿应遵守的规则现在的这样一个时代,和我们所处的年代,完全就是两样。现在的孩子,比我们有更多的机会。
就填报志愿而言,如果你已经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那么首先要考虑的当然是专业。
有的人分数很尴尬:想上好学校就上不了心仪的专业,先去学校再转专业又怕转不了。
既然你已经决定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当然要义无返顾地去读相关的专业,而且要去这个专业最强的学校。
对于职业规划明晰的人来说,填报志愿时第一要考虑的是选专业,而不是选学校。
对于职业规划尚不明晰的人来说,填报志愿时第一要考虑的是选学校。
因为现在很多单位在招录新人的时候,更看重学校。求学是为就业服务的,如果一个人辛苦读十几年书,最后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用“白读”来形容也不过分。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从事的工作,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多大关系。
如果自己的分数能上更好的学校,那么去读一个自己不是太喜欢的专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的话说了那么多有的没的,我有最后一句话送给你:
做对的事,爱对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何夕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