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蜗角虚名
满庭芳· 蜗角虚名 - 苏轼
《满庭芳·蜗角虚名 》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该词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 展现了苏轼对于人生挫折的态度以及他的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以下是该词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蜗角虚名, 蝇头微利, 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 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 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 三万六千场。 (尽放我一作: 须放我)思量。 能几许, 忧愁风雨, 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 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 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翻译
微小的虚名薄利, 有什么值得为之忙碌不停呢? 名利得失之事自有因缘, 得者未必强, 失者未必弱。赶紧趁着闲散之身未老之时,抛开束缚,放纵自我, 逍遥自在。 即使只有一百年的时光, 我也愿大醉它三万六千场。 沉思算来, 一生中有一半日子是被忧愁风雨干扰。 又有什么必要一天到晚说长说短呢? 不如面对这清风皓月, 以苍苔为褥席,以高云为帷帐, 宁静地生活。 江南的生活多好, 一千钟美酒,一曲优雅的《满庭芳》。
赏析
这首《满庭芳》以议论为主, 夹以抒情。 上片由讽世到愤世,下片从自叹到自适。 它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失败者复杂的内心世界,也生动地刻画了词人愤世俗和飘逸旷达的两个性格层次,在封建社会 中很有典型意义。 词人以议论发端, 用形象的艺术概括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的嘲讽。功名利禄曾占据过多少世人的心灵, 主宰了多少世人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 它构成了世俗观念的核心。 而经历了人世浮沉的苏轼却以蔑视的眼光, 称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进而以“算来著甚干忙”揭示了追名逐利的虚幻。 这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蝇营狗苟尘俗人生的否定。 词人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
创作背景
这首《满庭芳》词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 但从词中表现的内容和抒发的感情看, 须是苏轼受到重大挫折后, 大致可断为写于贬于黄州之后, 当是宋神宗元丰三年(1082)之后几年内所作。 有人认为作于元丰五年(1084), 也有人认为作于元丰七年(1086)。
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上的诗词赏析资料,并非专业人士解读,请谨慎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俊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