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古诗
《墨竹图题 诗》是一首由清代诗画家郑燮(郑板桥)创作 的题画诗。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郑板桥卓越的艺术才华, 还深刻反映了他关心民众疾苦的情怀和清官心态。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和赏析。
原文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译文
在衙门的书斋里躺着休息, 听到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 立即联想到这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 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赏析
第一句: 衙斋卧听萧萧竹
“衙斋”指的是衙门里的书房或休息室, 表明作者是在公务之余, 静心聆听窗外竹子的声音。 这里的“萧萧”形容竹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感觉。 这一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象, 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第二句: 疑是民间疾苦声
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 作者由竹叶的沙沙声联想到民间的疾苦之声, 表现出他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同情。 一个“疑”字, 既体现了作者的敏锐感受力, 又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忧虑和关切。 这种由自然之声引发的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情感内涵和社会意义。
第三句: 些小吾曹州县吏
“些小”意为微小、卑微,“吾曹”则是我们这类人的意思。 这里, 郑板桥自谦为小小的州县官, 强调了自己的官职卑微。 然而, 正是通过这种自谦, 作者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即使是基层官员, 也应该时刻关注百姓的生活, 体察民情, 心系民众。
第四句: 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通过“一枝一叶”这个形象的比喻, 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关怀。 每一个细微的变化, 都牵动着作者的心, 反映出他深厚的人民情怀和责任感。 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赞美, 更是对官员职责的深刻认识和自我要求。
背景与创作动机
郑板桥在乾隆年间曾任山东潍县知县, 期间他亲眼目睹了百姓的困苦生活, 深感作为地方官员的责任重大。 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表达了他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和作为一个清官的责任感。 通过这首诗, 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作为一个艺术家和官员的双重身份所带来的独特视角和人文关怀。
总结
《 墨竹图题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 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它通过描写自然景象, 抒发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同情, 展示了郑板桥作为一个清官和艺术家的高尚情操和人文关怀。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 成为古代诗歌中反映人民疾苦和官员责任的经典之作, 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熙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