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其六
发布者:高书•
2024-07-07 10:20
摘要前出塞九首其六《前出塞九首·其六》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以边塞战斗生活为题材的军歌。这组诗共有九首,每首都反映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其中,《前出塞九首·其六》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内容主要涉及战争策略和对和平的向往。原文以下是《前出塞九首
前出塞 九首其六
《前出塞九首·其六》是唐代著名 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以边塞战斗生活为题材的军歌。 这组诗共有九首, 每首都反映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其中,《前出塞九首·其六》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 内容主要涉及战争策略和对和平的向往。
原文
以下是《前出塞九首·其六》的原文 :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注释
- 列国: 指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 泛指各国并存的某一时期或各个国家。 有说'立国'。
- 疆: 边界。
- 侵陵: 侵犯、欺凌。
翻译
以下是《前出塞九首·其六》的翻译:
拉弓要拉最坚硬的, 射箭要射最长的。
射人先要射马, 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杀人要有限制, 各个国家都有边界。
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 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赏析
《前出塞九首·其六》是杜甫在唐朝开边战争时所作的一首诗, 表达了他为国奋战的决心和牺牲的情怀。 诗中的“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四句, 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 颇富韵致, 饶有理趣, 深得议论要领。 然而从整篇看, 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 而只是下文的衬笔。 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杀人亦有限, 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 直抒胸臆, 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 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 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 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 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 不能乱动干戈, 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 侵犯异邦。 这种以战去战, 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 是恢宏正论, 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 人民的愿望。
结论
《前出塞九首·其六》作为杜甫的作品之一, 展现了他对于战争的独特见解和对于和平的深切期盼。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策略的理解, 也传达了他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利益的关切。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