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怀三首其三
《遣悲怀三 首·其三》是唐代诗人元稹为悼念其原配妻子 韦丛所作的一组诗中的第三首。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哀伤。 以下是《遣悲怀三首·其三》的原文及其翻译和赏析:
原文
闲坐悲君亦自悲, 百年多病独登台。 每闻洞箫怀旧侣, 却望青松忆故台。 邓攸无子寻知命, 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窅冥何所望, 他生缘会更难猜。 惟将终夜常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翻译
闲坐着思念你, 我也感到悲伤, 百年间多病, 独自登上高台。 每当听到洞箫声, 便怀念旧日的朋友, 回头望见青松, 回忆起过去的楼台。 像邓攸那样无子, 似乎知道了命运的安排, 潘岳悼念亡妻, 仍然觉得言辞不够表达。 即使将来同葬一穴, 幽冥之中还有什么期望? 来生的缘分, 更是难以猜测和安排。 只有整夜睁开眼睛, 无法入睡, 以此报答你一生愁眉不展的苦衷。
赏析
《遣悲怀三首·其三》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内心 独白, 展现了元稹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伤。 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象征手法, 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情感表达: 诗的开头便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和自我悲伤的情感。 这种直接的情感表达, 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孤独。
-
典故运用: 诗中提到了邓攸和潘岳两位古代人物的故事。 邓攸无子, 潘岳悼亡, 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还通过对比和类比, 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亡妻的怀念和哀伤之情。
-
象征手法: 诗中的“洞箫”、“青松”、“故台”等意象, 都具有象征意义。 洞箫的声音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青松和故台则象征着对亡妻的永恒记忆。
-
未来展望: 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对来生缘分的猜测。 这种对未来渺茫的希望和对来生的期待, 反映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情厚谊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总的来说,《遣悲怀三首·其三》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和 对典故的巧妙运用, 成功地表达了元稹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伤。 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也在情感上深深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