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百科 > 招生百科

遣悲怀三首其一

摘要《遣悲怀三首·其一》是唐代诗人元稹为了怀念原配妻子韦丛而作的悼亡诗。这首诗生动再现了昔日夫妻在困顿中相守相爱的情形,并感叹不能同享荣华富贵,逼出“悲怀”二字。以下是《遣悲怀三首·其一》的全文及其注释、翻译和赏析。原文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

《遣悲怀三 首·其一》是唐代诗人元稹为了怀念原配妻子 韦丛而作的悼亡诗。 这首诗生动再现了昔日夫妻在困顿中相守相爱的情形,并感叹不能同享荣华富贵, 逼出“悲怀”二字。 以下是《遣悲怀三首·其一》的全文及其注释、翻译和赏析。

原文

谢公最小偏怜女, 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一作: 画箧) 野蔬充膳甘长藿, 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 与君营奠复营斋。

译文

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 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 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 古槐落叶当柴也无怨无悔。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 为祭奠你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注释

  • 谢公: 东晋宰相谢安, 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 黔娄: 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 百事乖: 任何事都不顺遂。
  • 荩箧: 竹或草编的箱子。
  • 泥: 软缠, 央求。
  • 长藿: 长长的豆叶, 嫩时可食。
  • 奠: 祭奠, 设酒食而祭。

赏析

这首诗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一、二句引用典故, 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 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 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 任何事都不顺遂, 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 用以领起中间四句。“泥”, 软缠。“长藿”, 长长的豆叶。 中间这四句是说: 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 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 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 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 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 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 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 这几句用笔干净, 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 又能传神写照, 活画出贤妻的形象。 末两句, 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 发出无限抱憾之情: 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 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 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 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 这两句, 出语虽然平和, 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 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此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 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

通过这首诗, 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元稹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内心的无比悲痛。 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妻子的深情厚谊。 这种真挚的情感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共鸣, 也在后世传颂不已, 成为悼亡诗中的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刘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