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唐杜牧古诗
《清明》是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经典古诗。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
全诗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的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描写了清明时节细雨纷飞的景象。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通常在阳历的四月五日前后。 这个时候, 气候多变, 常常会下起细雨, 这种雨被称为“泼火雨”。 杜牧用“纷纷”这个词来形容细雨, 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雨的情态, 还传达出了一种凄迷而美丽的意境。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则描写了行人在雨中行走的情景。 这里的“行人”指的是出门在外的旅人, 而不是那些游春赏景的游客。 由于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人们通常会在这个时候进行各种活动, 如扫墓、踏青等。 对于那些孤身行路的人来说, 遇到这样的雨天, 难免会感到心情沉重, 甚至有些哀伤。 因此,“欲断魂”这个词语生动地表达了行人内心的凄凉和愁绪。
第三句“借问酒家何处有”, 描述了行人在雨中行走时, 希望能找到一个地方暂时躲避风雨,并借酒消愁的心理。 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则给出了一线希望。 牧童的指引, 让行人看到了前方的杏花村, 那里或许有酒家可以供他们歇脚。 这个结尾不仅充满了诗意, 还给人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安慰。
总的来说,《清明》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特定景象和情感的描写, 展现了杜牧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 诗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情感和画面感, 让人读来仿佛置身其中, 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夕”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