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问答 > 招生问答

清平乐别来春半

摘要《清平乐·别来春半》概述《清平乐·别来春半》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春天过去一半的时候,因离别而产生的愁绪和思念之情。词的上片通过描绘主人公独自面对落梅的场景,表达了其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愁苦。下片则进一步揭示了主人

《清平 乐·别来春半》概述

《清平乐·别来春半 》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春天过去一半的时候, 因离别而产生的愁绪和思念之情。 词的上片通过描绘主人公独自面对落梅的场景, 表达了其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愁苦。 下片则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以及这种思念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强烈的现实情况。 整首词情感真挚, 语言优美, 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表达离愁别绪的佳作之一。

词句解释

以下是《清 平乐·别来春半》的一些关键句子的解释:

  • 别来春半: 意思是自从分别以来, 春天已经过去一半, 暗示时间过得很快。
  • 砌下落梅如雪乱: 这里的“砌下”指的是台阶下,“落梅如雪乱”意味着台阶下的落梅花瓣散落如同雪花一般杂乱无章。
  • 拂了一身还满:“拂了一身还满”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试图拂去落在身上的落梅花瓣, 但落梅又重新沾满了全身, 象征着主人公想要摆脱愁绪但愁绪却又不断涌来的情形。
  • 雁来音信无凭: 古人有通过大雁传递书信的传统, 这里的“雁来音信无凭”意味着尽管鸿雁已经飞回, 却没有带来期盼的书信。
  •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这句意味着离别的愁绪就像春天的野草一样, 无论走得多远, 它都会继续生长蔓延。

背景故事

据传, 这首词是在公元971年秋, 李煜派遣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 但被扣留在汴京之后所作。 李煜非常想念他的弟弟, 常常为此痛哭。 这首词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 触景生情, 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复杂情绪。

诗词原文

以下是《清平乐·别来 春半》的原文:

清平乐·别来春半
李煜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翻译赏析

《清平乐·别来春半》的翻译和赏析如下:

翻译: 分别以来, 春天已经过去一半, 映入眼帘的景象令我愁肠寸断。 台阶下落梅飘零如同雪花纷飞, 拂去了又落满一身。 鸿雁虽然回来了, 却没有带来任何消息。 归梦难以实现, 因为路程遥远。 离别的愁绪正如春天的野草, 走得越远就生长得越多。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通过描写主人公独自面对落梅的情景, 表达了其内心的孤寂和愁苦。 下片则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并以“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这句千古名句形象地描绘了离愁别绪的持久和深远。 整首词情感真挚, 语言优美, 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表达离愁别绪的佳作之一。

以上就是对《清平乐·别来春半 》的相关解释和赏析。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夕”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