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问答 > 招生问答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摘要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一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这首诗的意境可以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全诗通过对眼

陶渊明 的《饮酒》其五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一 首五言诗,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 这首诗的意境可以分为两层, 前四句为一层, 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 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 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哲理, 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原文及翻译

原文 :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翻译: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 却不会受到车马的喧嚣打扰。
  问我为何能够如此, 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 悠然间抬头见到南山。
  傍晚的山色秀丽迷人, 飞鸟结伴返回山林。
  这其中蕴含人生真理, 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记该如何表达。

背景及赏析

《饮酒》其五是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写诗人于劳动之余, 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 采菊东篱, 遥望南山。 诗中的“心远地自偏”揭示了远离尘世纷扰, 即使身处喧嚣之地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而“悠然见南山”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对生命真谛的感悟, 这种感悟难以用言语表达, 只能在心中体会。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他的作品《饮酒》系列深刻地描绘了他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官场和世俗的厌恶。 这首诗反映了他追求自由、渴望回归自然的愿望, 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精神世界的自我超越。

陶渊明其人

陶渊明 (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 又名潜, 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伟大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 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 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 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饮酒(其五)--陶渊明•陶渊明(365~427), 名潜, 字元亮, 谥号靖节, 人称靖节先生, 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 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夕”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