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外国语学校在哪(沈阳最大的外国语学校)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在假期中如约而至,为寒冬添上了一抹温暖的阳光。在这辞旧迎新、阖家欢乐的时刻,沈阳市外国语学校初中部的同学们拍摄了许多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优秀摄影作品,将祖国钟灵毓秀的文化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古老节日之一,俗称“过年"。在春节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年等。这些都凝聚着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精髓还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让我们回顾一下过年前同学们做了哪些准备吧。





春节悬挂的灯笼也被称为等灯彩,由来已久,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汉朝时期,每年农历正月,人们都会在自家门前悬挂红灯笼来营造喜庆氛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一开始的红灯笼制作技艺也得到了不少改良和发展,很多还具有高超的工艺水平和文艺气息。灯笼的种类也变得更为丰富,比如宫灯,纱灯,吊灯等,造型方面也开始出现了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等。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和福字等)的时候,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庙会,又被人称之为“庙市”或“节场”。一般都是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它也是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庙会的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大年三十)的阖家聚餐。在外工作的人都会在除夕来临之前回老家和家人团聚。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对一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年夜饭是每年新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还讲究很多寓意。传统上年夜饭是在除夕祭祖后才食用。中国人对年夜饭的迷恋,不仅因为味道本身,更多的是它背后的情感层面。大部分中国人不懂得如何对家人表达情感,因而常常忽视了家人的陪伴。哪怕千里迢迢回到家里,对于家人的关心,我们也不会轻易说出口。但幸运的是,有年夜饭的存在,照顾到了我们的这份需求。





春节吃鱼可是有讲究的,预示着年年有余,所以春节吃鱼是年夜饭的一项习俗。除夕吃顿团圆饭,家家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鱼,鱼与"余"同音,年年有"余",图个吉祥,图个喜庆。





“好吃不过饺子”,饺子是北方年夜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饺”与“交”谐音,有“更岁交子”之意。而且饺子外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寓意“招财进宝”,财源如汤水滚滚而来。同学们在观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同时,也当起了小厨师和家人一起包饺子。






大家也绘制了手抄报,作品运用了老虎,灯笼等元素,精心布局排版,各具特色,展现自己对春节的了解。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等习俗。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同学们也通过这次的线上活动,收获颇多,对春节有了更多的理解。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配上同学们美丽生动的摄影作品,更是为这些韵味悠长的传统节日,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冬去春来,乍暖还寒,春天正在苏醒,新的一年已经来到,愿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如猛虎,学业进步似破竹,诸事顺遂,好运连连,新的一年里继续努力,扬帆起航。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何龙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