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王昌龄其四
《从军 行》王昌龄其四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 昌龄的组诗作品,共有七首,其中第四首最为著名。 这一首诗反映了边疆将士的生活和战斗情况, 表达了他们的豪情壮志和爱国主义情感。 下面是对该诗的具体赏析: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翻译
青海湖上空布满了阴云,
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 铠甲磨穿,
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赏析
场景描绘
诗的开头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又苍凉的边塞风景。 青海湖上的天空, 长云遮蔽, 湖北面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 翻过雪山, 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 再往西, 就可以看到玉门关。 这两句诗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 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感情, 既有戍守边疆将士们对边防的关注, 也有他们对自己能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 还有边疆环境恶劣、将领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
志士豪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 ”, 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它描绘了戍边时间之漫长, 战事之频繁, 战斗之艰苦, 敌军之强悍, 边地之荒凉。 而“不破楼兰终不还”, 则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这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 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诗歌特点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描写边 塞生活的代表作, 这些诗篇意境高远, 格调悲壮, 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 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 他的七言绝句成就极高, 被后世赞誉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他的边塞诗既多且好,善于多方面表现征戍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豪迈与悲壮、昂奋与凄怆相交融的深沉风格。
创作背 景
《从军行》的创作背景是盛唐时期, 国力强盛, 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 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 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 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写下这首诗篇。
结论
综上所述,《从军行》王昌龄其四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和爱国主义情感的边塞 诗。 它通过对边疆景色的描绘和对戍边将士生活的刻画,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之情。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楠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