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写的黄鹤楼
崔颢《 黄鹤楼》概述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 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的景色,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怀旧之情。 以下是该诗的一些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黄鹤楼》全诗如下:
昔人已乘白云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创作背景
据《唐才子传》记载, 李白曾经登临黄鹤楼, 看到崔颢的这首诗后, 赞叹不已,并说:“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这足以证明《黄鹤楼》在当时社会上的影响力和艺术价值。
赏析要点
1. 诗歌意境
《黄鹤楼》以其意境之美而著称。 诗中的“昔人已乘白云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描绘了一幅超脱世俗的画面, 而“白云千载空悠悠”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 表达了对世事沧桑、时光流逝的感慨。
2. 画面构图
诗中的画面构图丰富多彩, 既有远近结合的景物描写, 如“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又有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如“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些描写使得整首诗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 展现在读者面前。
3. 情感表达
《黄鹤楼》的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 诗人通过对自己登临黄鹤楼所见所感的描述, 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 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浓浓的乡愁。
结语
综上所述,《黄鹤楼》作为崔颢的代表作之一, 无论是在文学艺术上还是在历史文化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以其独特的意境、丰富的画面构图和深情的情感表达, 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楠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