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知识 > 招生知识

登飞来峰的意思

摘要登飞来峰的意思《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表达了诗人登上飞来峰后的所见所感,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情景,寄寓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并抒发了诗人胸怀大志、不畏艰难的政治抱负

登飞来 峰的意思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 、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表达了诗人登上飞来峰后的所见所感,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情景, 寄寓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并抒发了诗人胸怀大志、不畏艰难的政治抱负。

诗的内容和解释

1. 诗的前两句 诗的前两句“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描述了飞来峰的壮观景象和诗人的感受。飞来峰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前, 传说东晋时古印度僧慧理曾称这座山峰像天竺国的灵鹫山, 不知何以飞来, 因此得名飞来峰和灵鹫峰。千寻塔是指峰顶的塔非常高, 耸立云端, 人在上面可以居高临下,俯览四周胜景。

2. 诗的后两句 诗的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是诗的精华所在, 蕴含的哲理非常深刻。 浮云在诗中比喻奸佞小人, 王安石豪迈地宣称:我不怕浮云遮挡住我的视线, 因为我是站在最高的地方!意思是说: 我有崇高的政治家理想和洞穿事物的哲人眼光, 何惧小人当道! 这两句诗借写景抒情,借咏物来言志, 成为了千古传诵的豪言壮语。

诗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登飞来峰》这首诗作于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夏天, 当时王安石所任浙江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县知县期满,在离任返回江西临川时途径杭州, 游览西湖, 登临飞来峰, 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诗。 王安石是一位政治家, 他怀着变法图强的雄心壮志, 希望能够改变社会衰败的现状, 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登飞来峰》一诗正是借登高游览表现了王安石的这一理想抱负。

综上所述,《登飞来峰》的意思不仅仅是字面上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深层的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 思考,表达了自己高瞻远瞩的政治抱负和坚定的人生信念。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同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