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知识 > 招生知识

过松源晨饮漆公店

摘要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组诗共有六首,其中第五首为人们所熟悉,并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首诗的前半部是议论,后半部是描摹,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

过松源 晨炊漆公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南宋 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组诗共有六首, 其中第五首为人们所熟悉, 并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第五首诗的前半部是议论, 后半部是描摹,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 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 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 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 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 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 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 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原文及翻译赏析

以下是《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 侧塞千山缝也无, 上天下井万崎岖。
昨朝曾过芙容渡, 寻到溪源一线初。
山北溪声一路迎, 山南溪乡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 若过金陵莫寄声。
后山勒水向东驰, 却被前山勒向西。
道是水柔无性气, 急声声怒慢声悲。
日高谷底始微暄, 岚翠依然透骨寒。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放过一作: 放出)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翻译: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 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赏析: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 表现力强, 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 “放”、“拦”等词语的运用, 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 使万山活了起来。 第一句当头喝起,“莫言下岭便无难”, 这是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 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 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 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 开头一句, 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 “莫言”二字,像是自诫, 又像是提醒别人, 耐人寻味。 第二句补足首句, “赚得行人空喜欢”, “赚”字富于幽默风趣。 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 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 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三四两句承接“空喜欢”, 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 本来, 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 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 山本无知,“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 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 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 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 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 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 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 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 字廷秀, 号诚斋。 吉州吉水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南宋大诗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 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 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 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 广东提点刑狱, 吏部员外郎等。 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 改知赣州, 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 在中国文学史上, 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 他作诗20000多首, 只有少数传下来。

作品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 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 故一直不得重用, 宋孝宗登基后, 便被外放做官。 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 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以上是对《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相关信息及其创作背景的详细分析。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同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