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知识 > 招生知识

行香子过七里濑

摘要行香子·过七里濑概述*行香子·过七里濑*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该词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通过这首词,苏轼表达了自己看透名利、追求自然与和谐生活的态度,并对人生的虚无感发出浩叹。词作原文苏轼的《行香子·过七

行香子 ·过七里濑概述

*行香子·过七里濑 *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该词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 理的独特见解。 通过这首词, 苏轼表达了自己看透名利、追求自然与和谐生活的态度, 并对人生的虚无感发出浩叹。

词作原文

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濑 》原文如下:

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轼
一叶舟轻, 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 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 霜溪冷, 月溪明。
重重似画, 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 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 晓山青。

词作翻译

以下是《行香子·过七里濑》的翻译:

行香子·过七里濑
乘一叶小舟, 荡着双桨, 像惊飞的鸿雁一样, 飞快地掠过水面。 天空碧蓝, 水色清明, 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 水中游鱼, 清晰可数, 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 白天之溪, 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 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两岸连山, 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 如屏风。 笑严光当年白白地在此终老, 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 皇帝和隐士, 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 只留下空名而已。 只有远山连绵, 重峦叠嶂;山间白云, 缭绕变幻;晓山晨曦, 青翠欲滴。

词作赏析

《行香子·过七里濑》通过对七里濑优美景色的描写, 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词中的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苏轼运用了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 趣。

此外, 该词在艺术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苏轼通过变换时空的视角, 捕捉了不同时间段七里濑的景色变化: 沙溪的清澈、霜溪的清冷以及月溪的明亮,这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使得画面飞速地流动起来,高度简练概括地记录了 沿途的景色和主观的感受。

在下阕中, 苏轼通过回顾历史人物严陵的故事, 表达了对功名虚无的看法, 并以自然界的永恒不变来反衬人生的短暂和虚无。 苏轼认为,尽管君臣之间曾经有过一段共梦的经历,但这一切如今都已成为过去,只留下空名而已。 唯有远处的山峦、变幻的云雾以及早晨的青山, 才是永恒的存在。

结论

总的来说,《行香子·过七里濑》不仅是一幅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画卷,也是苏轼对于生命意义和 个人价值观深度思考后的产物。通过这首词, 苏轼传达了一种超越个人荣辱、追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龙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