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译文
发布者:高原远•
2024-07-02 18:40
摘要墨竹图题诗译文《墨竹图题诗》是清代书画家郑燮(郑板桥)的作品,该作品不仅是墨竹的图画,同时还附有诗人对于墨竹及其所代表的精神的题诗。这首诗通过墨竹的形象和诗人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刻同情以及他作为州县官吏的责任感和清官心态。译文《
墨竹图 题诗译文
《墨竹图题诗》是清代书画家郑 燮(郑板桥)的作品, 该作品不仅是墨竹的图画, 同时还附有诗人对于墨竹及其所代表的精神的题诗。 这首诗通过墨竹的形象和诗人的语言, 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刻同情以及他作为州县官吏的责任感和清官心态。
译文
《墨竹图题诗》 的译文如下: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里的译文试图捕捉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传达出诗人身在官衙却心系百姓的情怀, 以及他对老百姓的每一点细微举动都充满关心的态度。
背景信息
郑燮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 潍县知县时创作了这首诗。 当时的山东正遭受灾害, 饥民无数, 百姓的苦难之声让郑燮无法忘怀。 这首诗通过对墨竹的描绘和对民间疾苦的联想, 展示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自身责任的认识。
文化意义
《墨竹图题诗》 不仅是一首题画诗, 更是郑燮个人品格和艺术追求的体现。 他的诗文书画被誉为“三绝”, 并且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郑燮的这种深入民间、关心民生的情怀, 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这首诗, 郑燮展现了自己作为官员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自我要求, 同时也反映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现实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原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