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古诗
《清平乐· 村居》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经典词作 。 这首词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 描绘了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生活场景, 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词的开头两句“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乡村田园的画面。 低矮的小茅屋, 屋前潺潺的小溪, 溪边茂盛的青草,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风景图。 接下来的两句“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则描绘了一对老年夫妇在茅屋里互相逗趣的温馨场景。 这里的“吴音”指的是吴地的方言, 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居住时, 当地的方言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对老夫妇用带有醉意的吴地方言互相取乐, 显得格外亲切和幸福。
下片的内容则转向了这家人的三个儿子。 大儿子在溪东的豆田里辛勤耕作, 二儿子在家里忙着编织鸡笼, 而最受宠爱的小儿子则顽皮地躺在溪边剥莲蓬。 这三句词不仅展示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各自不同的活动, 也反映了农村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劳动体现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勤劳品质, 而小儿子的顽皮则增添了一份童趣和生机。
整首词通过对农村家庭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 表达了辛弃疾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 捕捉了乡村生活中那些平凡而又动人的瞬间, 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辛弃疾作为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他的许多词作都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然而,《清平乐·村居》却展现了他的另一面——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这首词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辛弃疾内心的柔软和细腻,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和赞美。
总的来说,《清平乐·村居》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感 的词作。 它通过对乡村家庭日常生活的描绘, 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表达了词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这首词不仅是辛弃疾词作中的经典之作, 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乡村生活的典范之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